阅读历史 |

第213章(2 / 3)

加入书签

谢云潇隐晦地提醒道:“你亲自筹划此事,或许能找到万全之策。”

华瑶听出了他的深意。

他说的是“亲自筹划”,而不是“亲手宰杀”。他总盼着她保全自己,安稳度日。

她当然也知道,她的武功不如东无。她与东无过招,必定凶多吉少。

可是当今世上,除她之外,还有谁能杀了东无?她的智谋是一把利剑,她会用剑尖刺死东无。她不畏风雨,不避艰险,也把生死置之度外了。

华瑶微微一笑,轻声说:“《孙子兵法》的必胜之计,正是以迂为直,避实就虚,《道经》里也写明白了,‘有无相生,难易相成,长短相形,高下相盈’,这世间的万事万物,何尝不是相克相生的呢?也许,千载难逢的机遇,近在眼前了。”

日光照在她的脸上,映入她的瞳色,泛出璀璨的光彩。她的唇边含着笑意,谢云潇也笑了一下。

四下寂静无人,雨雾朦胧,树影婆娑,谢云潇牵住她的手腕,与她十指相扣。他一贯是克己复礼的,光天化日之下,他极少这般亲近她。

华瑶惊讶之余,也有些动心。她悄悄地摸了一下他的手背,只听他自言自语:“彼此相知,生死相随,已是十分圆满。”

“彼此相知,生死相随”这八个字,并非《道经》里的格言,却是谢云潇心之所及,情之所至。

华瑶不由得一怔,她和他说经论道,他却编出了情丝爱网,她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?

不过,美人的

甜言蜜语,谁又能拒绝呢?她当然也是很受用的。

华瑶连连附和道:“确实,确实如此啊,你放心,我会好好保护你。”

谢云潇又被她逗笑了。他放开了她的手,她与他告别,太阳升得更高,薄雾渐渐消散,天光明亮,树影摇曳,他目送她离去了。

当日下午,浅山镇的许多消息,传到了七十里开外的金莲府。

金莲府原本被贼兵占领了,十天前,贼兵的兵营爆发内乱,伤亡数百人,新任的贼兵首领也是东无的鹰犬。自此之后,东无接管了金莲府,贼兵不敢反抗,更不敢有任何异议。

金莲府的公馆门口,挂起了素纱灯笼,“素纱”与“肃杀”谐音,从公馆附近路过的人,全都闭紧了自己的嘴巴,半个字也不能多说。

众人畏惧东无,顺从东无,将他奉为天地万物之主宰。

他是君主,也是神明。赏罚废黜,由他操纵,生杀予夺,也只在他一念之间。

这世上还有什么事,是他做不成的呢?

姜亦柔想得出神。

姜亦柔是东无的侧妃,常伴东无左右。东无从来不会感情用事,他此次出征永州,却把姜亦柔带在身边,自是有他的打算。

起初姜亦柔并不明白,她跟着东无闯荡多日,渐渐也琢磨出来了。东无是暴君,却不是昏君,他已有凶恶之名,百姓对他避之不及,因此他需要一个女人,温婉端庄的女人,替他施展一些招降纳顺的手段,借用民间的俗语来说,这就是“一个唱白脸,一个唱红脸”。

历朝历代的皇后,若有贤良之名,也能流芳百世。可到底是皇后贤良,还是皇帝需要一位贤良的皇后?

姜亦柔想不出答案。她以一副柔心弱骨的姿态,恭顺地跪在东无的脚边。

日影西斜,残阳如血。

东无正站在窗侧,衣袍兜满了夕阳余光。他看着窗外,缓声道:“浅山镇的暗探,还剩几人?”

报信的侍卫跪地不起:“回禀殿下,浅山镇只剩……十人了。各地的境况大同小异,扶风堡、临德镇、垂塘县、灵桃镇的暗探合计也不到一百人。”

今日午时,正是华瑶动手的时机。她不仅清理了浅山镇的暗探,也拔除了永州北境的祸患。她布置得如此周密,各地的臣民也配合得十分适宜,她不费一兵一卒之力,便在一日之内,杀光了东无派遣的两千精锐。

东无也不觉得恼怒。他兴致正浓,先前他看轻了华瑶,用错了计策,如今他已确信,她当真是长大了,辅佐她的文臣武将也是多谋善断。她制定的规章制度合情合理,不同于现行的朝纲政纪,却是卓有成效。她不再是那个稚嫩的小公主,她的强硬手腕,比得上达官显宦。

东无越发地想要凌虐华瑶。他手里握着一把钢刀,吴州工匠锻造的钢刀,坚硬而沉重,常用于凿刻玉石。但他稍一运力,钢刀裂开了一条细缝,寒光闪烁,似是凝冰落雪。

他不紧不慢道:“攻城计划照旧不变,传令各军,全力攻打永州北境五城,速战速决。”

尚追忆 守军……全军覆没

东无站在原地,纹丝不动。他的神色无悲无喜,姜亦柔也不明白他的心思。她低眉垂首,只听他吩咐道:“明日午时,你带上一队侍卫,去城隍庙施粥。”

姜亦柔真没想到,东无竟然命令她去施粥。东无从来不会体恤民情,她生怕自己误解了他的意思。

她站起身来,小心翼翼地试探道:“您在城隍庙设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