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娇蛮摘月亮 第51章(2 / 3)

加入书签

&esp;&esp;一别多年,彼此的样貌倒是都没怎么变。

&esp;&esp;&039;&039;殿下有何吩咐?&039;&039;

&esp;&esp;元季瑶看了看院子外头滴滴答答的雨幕:

&esp;&esp;&039;&039;今夜冒雨赶路,大家都辛苦了,吩咐厨房做一些热食,让众人早些安歇,明日一早雨停了再继续出发。&039;&039;

&esp;&esp;易知舟颔首领命,一旁站着的李潼再次开口:&039;&039;殿下,灶头上已经预备了艾叶姜汤,若是不嫌弃····&039;&039;

&esp;&esp;李潼一时也有拿不准这位九公主的脾性······

&esp;&esp;但他多虑了,坐在太师椅上的紫衣少女欢快地点了点头:&039;&039;那就有劳李大人费心了。&039;&039;

&esp;&esp;李潼连忙颔首推辞:&039;&039;不敢当,乐道县地处偏远,九公主大驾光临,下官实在惶恐。&039;&039;

&esp;&esp;他从接到消息的那一刻,就举家出动了,雨夜临时采买几乎是不可能的,更何况就算开市了,乐道县也买不到什么精贵的食材。

&esp;&esp;李潼便让自己妻子与母亲将家里的食材都拿到馆驿的厨房里来,这会儿,他的妻子阮芸正盯着人熬汤,他的母亲王氏正在煮饭。

&esp;&esp;金尊玉贵的九公主自然不晓得这些。

&esp;&esp;她反而觉得这位李大人很实在,什么话都往外说。

&esp;&esp;&039;&039;怎么,难道本宫是老虎,会吃了你不成?&039;&039;元季瑶哭笑不得,饶有兴趣的反问一句。

&esp;&esp;李潼立即俯身谢罪:&039;&039;微臣不是这个意思,还请殿下赎罪。&039;&039;

&esp;&esp;青柑从外头端着托盘进来:&039;&039;殿下,艾叶姜汤。&039;&039;

&esp;&esp;木制的壶口还在冒着热气,袅袅艾叶的清香已经在室内蔓延开来。

&esp;&esp;&039;&039;给在座每人都分一杯。&039;&039;九公主抬了抬手,示意李潼起身:&039;&039;两位大人都座下说话吧。&039;&039;

&esp;&esp;驿站不大,只有这一进院子是最宽敞的,可李潼战战兢兢落座后,只觉得格外闭塞。

&esp;&esp;他偷偷看了一眼对面的易大人,多年不见,还是那么丰神俊朗,端正肃穆。

&esp;&esp;易知舟接过松萝递上来的姜汤,与李大人隔空对视一瞬。

&esp;&esp;&039;&039;李大人别来无恙?&039;&039;

&esp;&esp;对面的李潼眼神一亮,乐呵呵道:&039;&039;劳小侯爷挂心了,下官都好,一切都好。&039;&039;

&esp;&esp;元季瑶这才晓得他们二人相识。

&esp;&esp;她侧目,只见易大人嘴角挂着浅浅的笑容:&039;殿下有所不知,微臣与李大人有几年同窗之谊。&039;&039;

&esp;&esp;李潼见九公主杏眸闪闪发亮,似乎很有探究的兴趣,于是接过话头:&039;&039;回殿下,微臣是陇西人,幼时便在易将军开设的学堂里读书,元武二十七年登科,随后便在乐道县任职了。&039;&039;

&esp;&esp;只见公主脸上闪过一丝惊讶:&039;&039;易将军开设的学堂?&039;&039;

&esp;&esp;易家是武将,居然开设了学堂?

&esp;&esp;李潼点点头,言辞间颇有几分自豪:&039;&039;没错,正是曾经的武安侯、临渊的父亲;大将军生前不仅战功赫赫,还记挂着四方百姓。当时陇西很多家境贫寒的学子都无书可读,大将军便出资兴办了学堂,在陇西有一半学子都受过易家恩惠呢。&039;&039;

&esp;&esp;都城里关于忠勇大将军的传闻,基本都是与打仗相关的,人们口口相传的陇西战神、治军有方战无不克,但可惜英年早逝······从前她还小,只把这些当故事听听,今日却忽然生出一股特别的情愫。

&esp;&esp;那位英雄,是他的父亲啊。

&esp;&esp;她忍不住再次向对面投去目光,坐姿挺拔的他手持瓷白的葵口杯,眉眼低垂,凝视着姜汤。

&esp;&esp;元季瑶不禁猜想,他一定也很想念自己的父亲吧,不知易将军身故时,他几岁?还记不记得父亲的样貌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