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4章(1 / 3)
&esp;&esp;还有人怀疑这个幼儿园本来就是秦氏集团旗下的,拍综艺的时候顺便打个广告。扶苏说买下幼儿园,就是个噱头。
&esp;&esp;阴谋论层出不穷。
&esp;&esp;不过对秦氏和孩子们没什么影响,参与公关的不仅有秦氏旗下的团队,还有商蔓吕雉等家中长辈出手。
&esp;&esp;虽然陆续又有小一班集体上小学的消息传出,各个孩子的最新近况也被泄露了。但各家都没有阻拦的意思,只是在控制事态。
&esp;&esp;现代家长估计很难理解他们的做法。
&esp;&esp;可其实这种事情在古人看来完全不是坏事,古人不讲究保护孩子、减少曝光,反而会用尽手段从小就帮孩子造势。
&esp;&esp;在古代,“美名远扬”是人人追求的目标。他们巴不得别人知道自家孩子是天才,自家孩子小小年纪就做出了多少成就。
&esp;&esp;拥有这类名声的人,长大之后真的特别占便宜。
&esp;&esp;古代无论是做官、说亲、交友还是其他什么事情,好名声都太重要了。名声可以用在方方面面,没有名气的人寸步难行。
&esp;&esp;所以哪怕网上很多人质疑小一班集体炒作神童人设,各家也稳坐钓鱼台,根本不放在心上。
&esp;&esp;老师们那边试图找家长谈一谈。
&esp;&esp;她们觉得家长有点揠苗助长了,这样对孩子不太好,很容易影响他们的心态。孩子还小,万一长歪了怎么办?
&esp;&esp;结果一看小孩们,一个个风轻云淡习以为常。说心态会被影响,完全是杞人忧天。
&esp;&esp;小孩还会凑在一起嘻嘻哈哈地讨论。
&esp;&esp;“亮亮,他们不信你已经学完了小学课程,说你的聪明是装的。”
&esp;&esp;“没关系,等我进入科学院他们就不会再怀疑了。”
&esp;&esp;老师:……
&esp;&esp;很多时候,老师都怀疑这群是假小孩。就那种成年人吃了变小药,身体小了,心智还是成熟的。
&esp;&esp;但他们调皮起来也是真调皮,和小屁孩一样一样的。
&esp;&esp;作为人群的焦点,扶苏受到的质疑是最多的。而且扶苏还特别擅长上网冲浪,经常能看到有人批判他。
&esp;&esp;扶苏压根没往心里去。
&esp;&esp;比起这个,他更在意另一件事:
&esp;&esp;“阿父,好多人讨厌公子扶苏。”
&esp;&esp;扶苏喜欢搜秦朝历史的相关内容,然后发现长公子的黑粉多如牛毛。骂他懦弱的也就算了,还有骂他脑子拎不清支持分封的。
&esp;&esp;扶苏对这个和自己同名的古人十分同情,史书记载都没两句的人,那些人到底是从哪里看出来长公子支持分封的?
&esp;&esp;发散出来的洗脑包不止这一个,还有什么被儒家教傻了、有个老师是大儒叫淳于越,等等等等。
&esp;&esp;始皇拿走了儿子的手机:
&esp;&esp;“别管他们。”
&esp;&esp;扶苏闷闷不乐,总感觉自己好像也被骂了。
&esp;&esp;始皇思索片刻,搜了一个故事给他看:
&esp;&esp;“唐雎不辱使命,看吧。”
&esp;&esp;这是个千古名篇,里面出现过很多脍炙人口的句子。但问题在于,故事逻辑有很多硬伤,一看就知道是编的。
&esp;&esp;作为故事的主人公之一,还是其中用来衬托主角唐雎的反派角色,始皇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也挺生气的。
&esp;&esp;扶苏看完比阿父还生气:
&esp;&esp;“胡说!始皇帝怎么可能一吓唬就妥协了!纯属污蔑!”
&esp;&esp;始皇趁机教育他:
&esp;&esp;“始皇帝和长公子都被抹黑过,可见这样的事情十分常见。为了他们生气不值得,不过是跳梁小丑而已。”
&esp;&esp;扶苏小心眼地去搜《战国策》的作者:
&esp;&esp;“刘向,姓刘的,肯定是汉室宗亲。”
&esp;&esp;果不其然,是刘邦他弟弟的玄孙。
&esp;&esp;看儿子更生气了,始皇拿回了手机,跟他说天下悠悠众口是很难堵住的。所以不要气坏了自己,想办法解决才是正途。
&esp;&esp;扶苏想了想: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