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郑太皇太后政治水平一般,论拿捏人心宫中争斗却是一等一的高手。 &esp;&esp;姜莞华和姜月华都是年少就被接进宫中教养,还有年少的高凉王世子,自小就进宫读书。这是郑太皇太后的恩典,也是变相的人质。 &esp;&esp;三年前,郑太后太后派赵公公去南阳王府,就是想接姜韶华进宫。 &esp;&esp;姜韶华态度坚定地拒绝了,这几年来大笔银两花">
阅读历史 |

第369章(1 / 2)

加入书签

&esp;&esp;郑太皇太后政治水平一般,论拿捏人心宫中争斗却是一等一的高手。

&esp;&esp;姜莞华和姜月华都是年少就被接进宫中教养,还有年少的高凉王世子,自小就进宫读书。这是郑太皇太后的恩典,也是变相的人质。

&esp;&esp;三年前,郑太后太后派赵公公去南阳王府,就是想接姜韶华进宫。

&esp;&esp;姜韶华态度坚定地拒绝了,这几年来大笔银两花出去,收买赵公公“孝敬”郑太皇太后。

&esp;&esp;现在姜韶华人在京城,郑太皇太后要是坚持不放人,该如何应对?

&esp;&esp;姜韶华眸光一闪,对宋渊道:“太皇太后肯定不愿放我离去。换了我,也要将这么好用的棋子握在掌心里。”

&esp;&esp;“我早有预料,已提前布局应对。放心吧!”

&esp;&esp;……

&esp;&esp;第二日,姜韶华进宫请安,当着李太后范贵太妃等人的面,向郑太皇太后张口请辞:“我进京已有半年,如今皇上登基,后宫册封典礼也已结束。我便要启程动身回南阳了。今日进宫,特来向太皇太后娘娘道别,向太后娘娘辞行。”

&esp;&esp;郑太皇太后的反应不出意料:“你在京城里住得好好的,每日来宫中陪哀家说说话,替皇上出谋划策,这样的日子不是挺好的。”

&esp;&esp;“南阳王府有能干的陈长史冯长史撑着,你有什么事,写信送回去便是。”

&esp;&esp;宝华公主柔声接了话茬:“韶华堂妹来了之后,皇祖母一日比一日高兴。宫里比以前热闹多了。韶华堂妹还是留在京城吧!”

&esp;&esp;姜莞华姜月华也纷纷劝姜韶华留下。

&esp;&esp;李太后却冷不丁地张口道:“昨儿个皇上说,朝廷要从南阳郡调拨新粮粮种。之后还要尽力在北方推广新粮,这等大事,南阳郡主总得回去坐镇。”

&esp;&esp;姜韶华敛容道:“太后娘娘说的是。昨日朝会上,又多了四份报遭受蝗灾的奏折,受蝗灾的郡县都在北方。朝廷从南方掉拨运粮颇为不易,从南阳郡买粮种就方便多了。路途近了大半,损耗也少得多。”

&esp;&esp;“这么一桩大事,交给谁我都不放心,总得回去亲自盯着。”

&esp;&esp;和朝堂大事一比,郑太皇太后心里那点谋算,就不值一提了。

&esp;&esp;郑太皇太后心里不快,却也不便阻拦,淡淡道:“也罢,朝廷征粮种是大事,耽搁不得。哀家就不强留你了,想回就早些回吧!”

&esp;&esp;姜韶华柔声应是。

&esp;&esp;李太后看在眼里,心里竟有些难言的畅快。

&esp;&esp;郑太皇太后把姜韶华当棋子,却不知这颗棋子早有自己的打算。

&esp;&esp;第326章 示警

&esp;&esp;郑太皇太后心里确实恼怒不快。不过,远没到李太后以为的恼羞成怒的地步。

&esp;&esp;姜韶华之前就做足功夫,三番五次提起回南阳王府一事,也私下承诺过回南阳郡后会积极响应景阳宫,不遗余力地支持郑太皇太后。

&esp;&esp;待众人告退离去,郑太皇太后特意留下了姜韶华,语重心长地嘱咐:“朝堂大事要紧。你要回南阳,哀家不拦着你。”

&esp;&esp;“待过两三年,大梁北方诸郡太平了,你再来京城。哀家到时候为你挑一个好夫婿。”

&esp;&esp;姜韶华深知郑太皇太后的脾气,自不会在此时和她较劲,点了点头。

&esp;&esp;郑太皇太后絮絮叨叨地叮嘱了许久,姜韶华左耳进右耳出,面上却一派乖巧柔顺。

&esp;&esp;出了景阳宫后,姜韶华又去昭和殿,向太和帝辞别。

&esp;&esp;太和帝颇有些不舍。只是,北方蝗灾严重,时局混乱,朝廷想从南阳郡征粮买粮,就得放姜韶华回南阳郡。

&esp;&esp;“韶华堂妹,你一路多珍重。”太和帝轻声允诺:“以后有什么事,只管写信给朕,朕一定给你做主撑腰。”

&esp;&esp;这是大梁天子的政治承诺,无比珍贵。

&esp;&esp;这也是一个少年对堂妹的庇护和信任。

&esp;&esp;姜韶华心里涌起暖意:“多谢皇上。”顿了顿,轻声道:“临行前,韶华有一件极隐秘的事要禀报皇上,请皇上屏退左右。”

&esp;&esp;太和帝有些惊讶,目光掠过姜韶华郑重的脸庞,点了点头。

&esp;&esp;葛公公以眼神示意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