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7章(1 / 2)
&esp;&esp;一路遭遇几次匪祸,有人在路上急病去世,有人意外身故。一年多后回来的时候,马鸿带出去的子侄后辈就剩下六个。护送的镖师也死了一半,可谓死伤惨烈。
&esp;&esp;马鸿耗尽家资,赔了大笔银子给镖局。
&esp;&esp;付出这么多,马鸿的收获是带回了三百匹优良马驹,其中两百匹母马,一百匹没煽过的可以配种的公马。
&esp;&esp;要知道,可以配种的优良公马,在大梁朝堪称稀缺,一匹优良公马可以卖出千两银子,关键是有价无市。
&esp;&esp;马鸿带回这么多种马,已足够建一个马场了。
&esp;&esp;南阳王大喜,当即上书朝廷,为马鸿请功。当年坐龙椅的还是疼爱胞弟的先帝,二话不说就允了南阳王所请。
&esp;&esp;于是,牛羊贩子摇身一变,就成了比阳县的马县令。
&esp;&esp;三年后,马场养出了第一批精心配种培育的马驹,送进南阳王府。
&esp;&esp;南阳王大悦,亲口对马县令说道:“你用心养马,这比阳县的县令不会换人,一直由你来做。”
&esp;&esp;马县令感恩戴德,之后二十年勤勤恳恳,养出一匹又一匹良马。这比阳县令的位置,自然也安稳如山。
&esp;&esp;这段故事,堪称传奇。陈瑾瑜也听自家祖父说过几回,转头笑道:“今日我可得好生见一见马县令。”
&esp;&esp;姜韶华欣然一笑。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赫赫有名的马县令,今年已经六十九岁,皱纹满面,身体佝偻,由儿孙搀扶着,颤巍巍地行礼:“臣马鸿,见过郡主。”
&esp;&esp;姜韶华对有能耐有本事的人格外优容,亲自上前,伸手扶了一扶:“马县令,快快请起。”
&esp;&esp;马县令受宠若惊,连连谢恩。
&esp;&esp;待见到陈卓等属官,马县令又深深弓腰行礼。
&esp;&esp;不说别的,只冲马县令一把年纪走路不稳还亲自出城相迎,便足以称道了。
&esp;&esp;陈卓笑着扶起马县令:“马县令快请起。你我二人也有一年多没见了。”
&esp;&esp;马县令长叹一声:“上一次见陈长史,还是下官去王府奔丧……一转眼,竟已是一年多了。”
&esp;&esp;提起故去的王爷,陈卓心中黯然,打起精神笑道:“今日郡主亲自来比阳县巡查,马县令可别藏着掖着,把马场里的好马都亮出来。”
&esp;&esp;马县令人老成精,如何不知这是陈长史好意提点。
&esp;&esp;王爷已去,以前的做派行事要改一改了。得迅速调整适应郡主的说话行事风格。
&esp;&esp;至于郡主到底是什么脾气……这三四个月陆陆续续的传闻,其实已经能窥出许多了。
&esp;&esp;马县令能做二十多年县令,靠的不仅仅是养马,圆融周全,也不是年轻的崔县令能比的。
&esp;&esp;进城后,马县令不顾身体老迈,亲自为郡主安顿住处。
&esp;&esp;马家就是本地大户,平日马县令不住县衙,就住自家大宅子。这次为了迎接郡主,阖家所有人都进县衙后院,马家大宅院里外收拾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。
&esp;&esp;银朱和荼白进寝室一看,顿时眉开眼笑。
&esp;&esp;“郡主,马县令真是仔细,连寝室里的床榻桌椅都是新的。”
&esp;&esp;被褥枕头都没放,这又是一层细致体贴。
&esp;&esp;郡主出行,自然带了惯用的枕头被褥。
&esp;&esp;姜韶华轻笑一声:“马县令是个细致人。”
&esp;&esp;银朱荼白忙着铺床燃香。
&esp;&esp;陈瑾瑜就住隔壁,安顿好了就过来溜达:“郡主,晚上马县令要设接风宴,还有两个时辰才天黑。我们要不要出去转悠一圈?”
&esp;&esp;姜韶华也来了兴致,让银朱找一身家常旧衣换上。
&esp;&esp;陈瑾瑜打量一眼,伸手拔了姜韶华头上的金钗,为她编了一条乌黑顺滑的辫子,然后满意地点点头:“这样就好多了。”
&esp;&esp;姜韶华揽镜自照,见镜中青葱水嫩的少女脸庞,不由得嫣然一笑。
&esp;&esp;既是乔装出行,不宜带太多人。银朱荼白要跟着,带上宋渊和秦虎孟三宝等十数个亲兵,一行约二十人。
&esp;&esp;第138章 私心(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