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门长姐太泼辣[九零] 第87章(2 / 4)
慢慢转成商业中心,到时人就会多了。”
&esp;&esp;但即使是这样,经营一个铺子的收入也比租出去多多了,姜爱华其实也不想姜成才太累,每天能有个两三百的营业额她也满足了。
&esp;&esp;果然,热闹了几天后,熟客都来过了,店里的生意渐渐地淡了下来,再也没有出现过排队的现象,姜成才只在午饭跟晚饭的时候忙几个小时,其他时间都挺清闲的。
&esp;&esp;虽然姜爱华早就跟他讲过生意会恢复平淡,但姜成才看着做出来的面没有卖完,心里还是有点着急,姜爱华把没卖完的面打包好送给扫街道的清洁工吃,还安慰他:“这样正好,我看吃饭的时候人也不算少了,你一个人还忙得过来,也不会太辛苦,钱哪里赚得完呢,细水长流才是硬道理。”
&esp;&esp;姜成才只好把焦急的心按捺下来,第二天就不再准备那么多酱料跟面了,卖完后直接打烊回家,有时候还能赶上新闻联播呢。
&esp;&esp;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,到了月底姜爱华把账拿出来盘点,惊讶地发现开业首月的营业额竟然有两万多块钱,刨掉开业前三天那一波熟客,店铺其他日子的营业额也有一万六千多块钱,相当于每天有五百多块钱的营业额。
&esp;&esp;然后姜爱华分析了一下收入的构成,发现每天五百多块钱的营业额里,竟然有近两百块是豆奶贡献的。
&esp;&esp;一瓶玻璃瓶的本地黑豆奶卖一块钱,一天能卖出近两百瓶,它的利润直逼主食的利润。
&esp;&esp;难怪都说酒楼的利润都靠卖茶卖酒,她家这间小铺子因为放了一个冰箱的豆奶,利润也几乎占了
&esp;&esp;半壁江山。
&esp;&esp;饮料的市场果然很巨大啊。
&esp;&esp;姜成才看着女儿列出来的数字,有点不敢相信:“这是开业首月才这么好吗?以后会不会没这么多了?”
&esp;&esp;姜爱华有点犹豫:“应该吧,以后做不到这么多也不用沮丧,我觉得做个五六千也不少了。”因为不用铺租,五六千营业额的话,扣除水电跟成本,净利润也有个三四千块钱了,跟家里养鸡场的收入不相上下,很不少了。
&esp;&esp;只有五六千的话,那岂不是要少三分之二的客人?姜成才开了一个月的店,心里也有点数:“我觉得应该不至于少三分之二那么多,因为兴德广场的农民工们也陆续有人过来吃,虽然不会一直来,但也陆陆续续地来……”
&esp;&esp;这个项目有几百号人呢,姜成才之前略微数过一下,每天穿工衣过来的人大概有四五十个的样子,而且他们非常喜欢喝冰豆奶,吃三块钱的特辣素面,起码要拿两瓶豆奶,一顿饭就要五块钱了……
&esp;&esp;姜成才想了想:“我想在店里再加一个冰箱,一个冰箱的豆奶已经不够卖了,客人几次反映豆奶不够冰……”
&esp;&esp;姜爱华精神一震:“不用买!我让豆奶公司的人免费送一个冰箱过来。”
&esp;&esp;啊?姜成才傻眼,闺女这是想钱想疯了不成?就算豆奶好卖,人家老板还能免费给你送冰箱?
&esp;&esp;姜爱华笑道:“爸,你就等着吧,他只怕要求着给我送呢!”
&esp;&esp;她说这话当然不是没有依据的,在几十年后的便利店里,几乎所有的冰箱都是由饮料厂家配送的,在冰箱上面可以贴广告,里面可以摆饮料,有些特别大的品牌便利店,饮料厂家还得付放两个冰箱的租金呢,但在这个年代还没有流行这样的规矩,所以店铺里的冰箱都是店家自己买的。
&esp;&esp;姜爱华打算在自家店里开个先例,让厂家提供冰箱。
&esp;&esp;她找到送豆奶的小哥,把自己的要求说了,让小哥回去问问老板,能否配冰箱。
&esp;&esp;送豆奶的小哥叫王振兴,是个只有十九岁的愣头青,豆奶厂在城西,而姜爱华的铺子在城东,一东一西隔了好几公里的距离,别的豆奶业务员都嫌这里的距离远不愿意送,皮球踢来踢去,踢给了他这个刚入职不久的菜鸟。
&esp;&esp;豆奶业务员的底薪是很低的,只有一百多块钱,收入都是按卖货的箱数拿提成的,卖一箱豆奶拿三块钱提成,还得送货上门,商户离得越远当然就送得越少,所以位置在城东的寻味当然不受欢迎了,老的业务员早就有自己的业务范围了,这种偏远的订单,当然要推给新来的业务员了。
&esp;&esp;王振兴就是这样接手了寻味的订单,他年纪轻没经验,知道这么远的订单是别人不要的他也得接,否则一个月就只能拿底薪,还不够交房租呢,远就远吧,一天订一件也有三块钱,最多他多出点力,把三轮车蹬远一点。
&esp;&esp;没想到这个刚刚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