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5章(1 / 2)
&esp;&esp;于是祖龙前往东郡这事,就被瞒到了现在。
&esp;&esp;毕竟这不会影响她掌权。
&esp;&esp;要不是“飞羽”奏章回来得太快,她都不知道她爹居然临时改南巡为东巡!
&esp;&esp;她不担心李信处理不了小小的东郡。
&esp;&esp;问题是火龙烧仓大概率为上下勾结,东郡肯定要乱上一阵子。
&esp;&esp;三千都尉军和两千卫尉军无法确保祖龙的安全!
&esp;&esp;其他名将齐聚上郡,嬴云曼也只能令章邯前往东郡护驾。
&esp;&esp;她就不该看祖龙待在皇宫无所事事就心生不满,于是建议他出去巡游——
&esp;&esp;本意只是让她爹当威慑力拉满的巡查使。
&esp;&esp;谁知道他会哪里危险往哪去?
&esp;&esp;祖龙这么迷信,怎么就不信“第五次东巡”不祥?
&esp;&esp;这其实是嬴云曼关心则乱。
&esp;&esp;东郡的情况确实乱,却远没有她想象中那么乱。
&esp;&esp;李信刚到东郡,星火部商人就送来郡县兵的调动情况。
&esp;&esp;东郡真有反意!
&esp;&esp;以三千人攻打一郡之地,就是十几年前的李信也不敢如此妄言。
&esp;&esp;但东郡军卒愿意随郡守造反吗?
&esp;&esp;都尉军所及之处,各县守军纷纷卸甲。
&esp;&esp;更有勇武之士号召军卒倒戈,擒拿县令县尉。
&esp;&esp;他们被调动防卫时就感到疑惑。
&esp;&esp;太子监国,各地徭役虽然依旧未减,却有粮食为酬,连女子都自愿参役,无黔首谋反之危。
&esp;&esp;东郡不与异族接壤,亦无侵袭之害。
&esp;&esp;为何要调军守城?
&esp;&esp;等得知“敌军”竟是奉太子令彻查粮仓失火的李信——
&esp;&esp;连六国遗族都不敢再鼓动黔首造反,东郡郡守凭什么让秦卒当反贼?
&esp;&esp;让秦卒造秦二的反……
&esp;&esp;只能说东郡郡守确实是走投无路了。
&esp;&esp;当巡游车队抵达东郡时,嬴政看到的就是戒严中的东郡。
&esp;&esp;李信立即前去觐见并汇报情况。
&esp;&esp;郡尉畏罪自尽。
&esp;&esp;郡守郡监逃亡时被擒。
&esp;&esp;之所以戒严,是因为参与盗粮案者实在太多,即便东郡郡县兵为李信所用,还是有许多逃犯潜藏各处。
&esp;&esp;盗空东郡粮仓,涉案之广之巨前所未有!
&esp;&esp;其他各郡难道没有盗粮之人吗?
&esp;&esp;当然有。
&esp;&esp;但是秦二调粮时,他们能在不压榨黔首的前提下交粮,就不会被追究。
&esp;&esp;唯独东郡不同。
&esp;&esp;“卖粮囤金银,你竟如此好财?”
&esp;&esp;嬴政冷冷地看着伏地痛哭求饶的东郡郡守,对其厌恶至极。
&esp;&esp;这郡守冒险火龙烧仓,正是因为他手中只有金银。
&esp;&esp;他认为粮食存放时间有限,不如盗取后换成能永久保存的金银。
&esp;&esp;可太子调用各郡之粮时,他却无法以金银抵粮。
&esp;&esp;就只能冒险以火烧仓。
&esp;&esp;心想待太子派人前来调查,就以武力恐吓、再以重金收买。
&esp;&esp;不想太子派的不是御史,而是领三千军的李信!
&esp;&esp;竟然真如天幕所云那般:有商人的地方就有星火,有人的地方就有青玉案。
&esp;&esp;他的所作所为,早就为太子所知。
&esp;&esp;听着郡守的悔痛自诉,李信感叹青玉案果真可怕。
&esp;&esp;嬴政神情有些微妙。
&esp;&esp;青玉案搜集情报的能力虽然不错,但人数有限,目前主要分布在关内。
&esp;&esp;关外的情报多是由星火部在行商时获取。
&esp;&esp;大秦禁止私下买卖粮食,郡守售粮都是通过六国遗族,星火部并不知情。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