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415章(2 / 2)

加入书签

“陛下,建设义学的方案当年是祝中丞提出来的,我们礼部不过是按照先帝旨意执行办理。

如今遇到了困难,主要是下面的情况过于复杂,既然大家也说不清究竟增拨多少银子合适,倒不如由祝中丞出面,亲自走访一遍民间的义学,看看实际情况。”

此言一出,肖婉与祝澜同时皱眉。

幕后的秦雨薇面色同样一沉。

肖婉率先道:“实际走访固然重要,但此事应该由礼部负责,怎么会需要御史中丞亲自出面?”

“义学可是祝中丞提出来的,现在遇到问题,我想祝中丞应该责无旁贷。”李正清说。

御史赵芳菲站出来道:“中丞大人掌管御史台,身负重任,她怎可轻易离京?若她走了,御史台如何运转?”

这时,龙椅上的燕宁忽然开口了,语气带着几许天真:

“难道御史台离了祝中丞,就做不了事情么?”

赵芳菲一愣,一时不知如何应答。

“陛下。”祝澜拱手说道,声音沉稳。

“御史台的诸位同僚们殚精竭虑,恪尽职守,即便微臣不在,他们也绝不会有丝毫懈怠。

义学一事的确是由微臣提出的,微臣不能不管。只是如今大梁共两千余所义学,分布在全国各地,且不乏山高水远,偏僻难行之处。

若要一一遍访,微臣一人之力实难做到。”

赵芳菲也紧跟着提议,可以由朝廷成立专门的队伍,分头查访各地义学情况,再统一汇报给祝澜。这样祝澜只需在京城坐镇,统筹全局。

赵芳菲的提议切实可行,在情在理,也有朝臣站出来附和。

李正清却笑道:

“倒也不必将两千多所义学一一遍访,只需要到每个州县,找那么一两所看看情况,再让县令知府统一汇报便是。

如此下来,不出一年肯定能有个结果。”

“一年?”赵芳菲有些急了,还要说什么,却被祝澜的目光阻止了。

祝澜隐隐觉察到了什么,只抬头去看燕宁的神色。

燕宁露出一个笑容:

“李大人的提议甚好,那便辛苦祝中丞跑一趟罢。

放心,等你回来,仍是朝廷的御史中丞。”

记忆

燕宁话音结束,整个金殿之上群臣鸦雀无声。

每个人的心思都开始飞速转动。

陛下这一番话,分明是故意要将祝澜调离京城。

难不成二人之间有什么矛盾?

祝澜面沉如水,沉默片刻后再次开口:

“陛下的旨意,微臣不敢违逆。只不过微臣手上还有几件涉嫌朝中大臣贪污的重案正在调查。”

她有意无意地瞥了李正清一眼。

“那几件案子,也有几位李氏官员牵涉其中。却不知李大人这个时候想让我离京,是不是在害怕什么?”

李正清的笑容僵硬一瞬,看了眼燕宁的脸色。

燕宁也正盯着他,好似在催促什么。

然而李正清舔了舔嘴唇,有些尴尬。

他知道祝澜所说的那几个案子,都是下面一些人手脚不干净,牵扯不到自己。

但如果这个时候自己再坚持让祝澜离京,未免显得动机不纯,惹人怀疑。

他只好避开燕宁的目光,说道:

“义学的事情倒也不是那般着急,既然祝中丞手上有案子,自然是先将手上的事情处理完再启程。只是不知需要多久……”

“一个月的时间,定能水落石出。”祝澜说。

还要再等一个月。

燕宁的脸上闪过一抹失望,但很快又被他藏好。

……

下朝后,祝澜与肖婉等人分头离开。

却在半个时辰后,一起出现在了御香阁。

赵思成和许诗明也在。

“今日朝会是怎么回事?”肖婉率先问道。

赵思成也感觉奇怪,“是啊,怎么好像那李正清跟皇上串通好了一样,就是要让你暂离京城。”

祝澜坐在窗边,沉思良久,缓缓摇头: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