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2章(1 / 2)
掌事太监的目光在众人脸上扫了扫,用拂尘一指人群中一个身材高挑,容貌俊秀的贡生。
“你,过来。”
那名贡生被安排到了第一个位置,随后又有第二人、第三人站在了祝澜与祝青岩之前,几人脸上无不露出欣喜若狂的神情。
这几人中自然没有闻人月白,闻人月白坐在轮椅上,掌事太监的视线甚至看不到他。
最后,祝澜二人硬是被挤到了倒数的位子上,仅仅排在闻人月白身前。
祝青岩气鼓鼓地抿着嘴,就连淡定如祝澜也不免眸中闪过一丝郁闷。
但也没有什么办法,毕竟没有规矩说会元必须得第一名入殿。
终于,十名贡生在文武百官的注视下走入金殿,叩拜面圣,口呼万岁,目光虔诚而炽热。
哪怕排在不起眼的位置,祝澜与祝青岩二人依旧吸引了无数朝臣的目光,毕竟自大梁开国以来,还从未有女子堂而皇之地立于大殿之上。
不,其实也不能完全这样说。
一些年迈的老臣依稀记起,当年那位女扮男装的兰妃娘娘,也曾出现在这里过。
燕修云与燕长文亦在打量台下几人,二人皆心知,这些贡生的殿试答卷父皇早已阅过,心中定然已经有了属意的人选。此番当朝奏对,不过是走个过场,更重要的是让朝臣们心服口服。
这十名贡生,便是今日朝会的主角。
他们的策论在梁帝面前一字铺陈开来,梁帝的语气还算和善,挨个向他们询问其策论之中提及的一些观点,对方作答完毕,梁帝也不置可否,令人捉摸不透心思。
终于轮到祝澜了。
“朕观你文章之中提及若女子为官,遇婚嫁生育之事,当准予一个月以上的休假,说说你是如何考虑的罢。”
此言一出,不待祝澜回话,朝臣之中已然响起了一片议论之声。
“一个月以上的休假?简直闻所未闻!”一名吏部的官员与身边的同僚小声说道,声音中充满了不敢置信。
即便大梁对官员的考勤制度并不算十分严苛,但也从未有哪位官员能够连续休假长达一个月之久!
“小小女子,真是口出狂言……”同僚叹息着摇头,感慨着世道变了。
端坐于上的梁帝将台下众臣的神色尽收眼底,不紧不慢地开口道:
“诸位爱卿有何高见,今日在金殿之上,尽可畅所欲言。”
随后又对祝澜等贡生说道:“今日之朝会,只论道理,不分尊卑。若朝臣对你们提出质疑,你们也尽可以与之一论,不算以下犯上。”
祝澜不免向梁帝的方向多看了一眼,身为帝王,却能鼎故革新,广开言路,的确令她钦佩。
既然陛下都发话了,那台下愤愤然的诸位大臣也不会与祝澜客气。
方才小声表达不满的吏部官员站了出来,先向梁帝行了一礼,随即看向祝澜。
“汝等区区女子,承圣上恩德,方得以进学入仕。如今不思感恩,粉身碎骨以报朝廷,竟提出如此荒唐之论,既要为官,又怕辛劳,眼中可还有朝廷,可还有天子?”
御前奏对
如此一问,不少朝臣露出深以为然的神色。
原本让女子与他们同朝为官,平起平坐,就已经十分逾越礼制,令人心中不快了。若今后不仅要与女子共事,还要眼睁睁看着同僚拿着俸禄休长假,自己却仍要苦哈哈地每日早起来上朝,简直就是苍天不公呐。
鸿胪寺卿站出来质疑道:“产假之设,岂不扰乱朝政之序?若众女官皆请产假,朝政将何以为继?”
说着,指了指离自己最近的周显清。
“便以礼部尚书周大人为例罢,若周大人乃是女子,身怀六甲不来上朝,那礼部诸多事宜当有谁来管?”
方才一片议论声中都不曾言语的周显清,此时只想缓缓打出一个“?”,暗戳戳瞪了鸿胪寺卿一眼。
群臣的目光汇集在祝澜身上,只见她从容面向梁帝,深施一礼答道:
“陛下,女子之体有别于男子,生育之苦,非男子所能体悟。赋予女子官吏产假,实乃体恤其艰辛,顾及其身心。且女子之智慧与才干,不亚于男子,产假之后,更能专心政事,于国于民,皆有裨益。”
随后又看向几位提出质疑的朝臣,“敢为诸位大人可有子嗣?可曾见过自家夫人生育之苦?”
几位大臣都沉默了,他们皆已成家,自然是见过的。女子孕育子嗣确实辛苦,的确不适合操劳公事。
可……这不就恰恰说明,女子本就不应跑来念什么书,入什么仕么?何苦自己为难自己呢?
祝澜瞧着面前的几位大人欲言又止,却又不敢在朝堂上明说的脸色,已然猜到了他们心中所想。
祝澜心念一动,忽然想到或许可以借此机会做一些更值得的事情。
她话锋一转问道:“敢问诸位大人,可是认为陛下允许女子进学入仕之新策有错?”
“陛下英明神武,
↑返回顶部↑